【广东卫生在线】广东器官捐献为何连续10年第一?在他们身上或能找到答案

2020-12-26
    “我想用这个方式,让我的孩子以另一种方式活着。”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文简称“中山一院”)器官捐献1000例感恩会暨2020年移友会上,器官捐献者的母亲妮妮妈泪如雨下地回忆签下同意书的那一刻。
    器官捐献是一个逝去的生命因此而得到另一种形式的延续,是平凡的人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如今中山一院的器官捐献已经突破千例,活动当天,三位接受器官移植的小朋友,向捐献者家属献上鲜花和拥抱,向逝者和家属致敬,感恩。


    感恩传递生命礼物的捐献者

    一千个捐献者背后就有一千个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总会轻易戳中人的泪点。
    “2018年10月28日早上,人生最后一次抱我的女儿。我不想让其他家庭也像我们一样经历生离死别的痛苦。妮妮的眼角膜可以在别人眼睛里看到这个世界,她的心依旧会跳动。”时隔两年,清远3岁捐献者妮妮的母亲回忆起细节仍万分悲痛。
    她说,人的真正消亡,是直到最后一个记得她的人也离开世上了,才算是真正在人世里消失了。“只要我们想着她念着她,她就还活着。这是对妮妮最好的纪念和爱。”
    现在妮妮妈常去器官捐献者的墓园看妮妮。“那里镌刻着许多器官捐献者的名字,有孩子、有年轻人,他们来过这世上,有着各种故事和遭遇,他们还活着,在别人身上,在很多人心中。”妮妮妈说,将来她也会像女儿一样,变成上面的一个名字。


    “刚才在大屏幕上看见我儿子的照片时,我的眼泪就忍不住了。”3岁男孩乐乐去世后,他捐献的器官救了6人。乐乐妈上台讲述捐献经历时,哽咽难言。
    在大屏幕上看到三个带着口罩的可爱宝宝,是乐乐生命礼物的受益者,他们的家长隔空向乐乐妈转达感恩之情时,乐乐妈更是泪如雨下。
    “他以前曾告诉我,作为医生,我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人的生命,但我们可以通过有限的一生,尽可能地拓展生命的宽度,让更多人知道生命的可贵。”广州正骨医院丘远军医生的遗孀梁晓宁回忆先生生前的年华。


    参与应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丘远军突发脑干出血倒在了他的工作岗位上。医生宣布抢救无效之时,梁晓宁想到先生曾经说过的话,流着眼泪,打通了红十字会器官捐赠热线,为丈夫完成医者的最后心愿。
    梁晓宁说,当儿子知道爸爸器官捐赠结果的那一刻,用手指很认真一个一个地数着爸爸救了多少人,能让多少人重见光明。“孩子为他父亲感到骄傲,他说我的爸爸只是去体验不同的人生去了,他的眼睛依然是最漂亮的,他立刻就能重见光明,他是我的英雄。”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为器官捐献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重新点亮心中那盏暖灯。”梁晓宁说。
    阮女士的一对4岁双胞胎男宝欢欢、笑笑,是生命礼物的受益者。两兄弟在出生6个月后因多囊肾发病出现肾衰竭。幸运的是,弟弟和哥哥分别在今年8月、11月等到了其他宝宝家庭的大爱捐献。捐献者一个是3岁多的宝宝,一个是1岁多的宝宝。
    “我们心里万分感激他们的父母,虽然没有机会当面跟他们说感谢。”阮女士说,得知有机会向捐献者家属代表献花,尽管不能见到救了两个孩子一命的家长,她特意带着两个孩子提前从重庆来到广州,把这份感激传递给捐献者家属代表。“我们会教育孩子多做善事,多帮助别人!”

    疫情之下,生命接力不停滞

    一千个捐献者留在人间的大爱,可使三千多位患者重获新生,给三千多个家庭带来希望。在广东,志愿参与生命接力工作的人数远不止千例。
    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上,广东公布一组数据,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累计157436人,其中2020年新增登记76907人;累计捐献案例4679例。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段宇飞会上表示,一直以来,广东高度重视器官捐献移植工作,认真执行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器官捐献移植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和医疗安全监管,推动器官捐献移植事业依法、规范、稳妥、有序开展。目前广东经国家批准,开展人体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有19家,数量居全国首位,部分移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段宇飞在第五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上讲话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也充分肯定广东的器官捐献移植工作。他说,广东省是全国器官捐献移植最先进的省份,连续十年器官捐献工作居全国第一。
    即便是在新冠疫情之下,广东乃至全国的生命接力工作依然稳步推进。黄洁夫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间,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器官捐献工作都受到了影响,中国却是一枝独秀,砥砺前行。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疫情的控制,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器官捐献工作深入人心,更要感谢捐献者及家属的善举、医生和协调者的坚定前行,他们创造了社会的文明,创造了社会的大爱。
    目前,全国累计捐献器官志愿登记人数超过270万。截止2020年11月底,累计实施器官捐献案例超过3.3万例,捐献大器官超过9.3万个;2020年已完成近5000例的捐献,与2019年的数据接近。

    发扬光大,向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国迈进

    今年是中国器官捐献工作启动的第10年。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建立一个遵循伦理、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的器官捐献工作模式,并不断完善。
    黄洁夫说,器官移植科学技术起源于西方国家,但必须扎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之中,中国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了国情,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美德在这一事业中发扬光大,体现了“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
    但他认为,接下来,中国器官捐献移植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包括新版条例的修订、医疗机构责任和义务、人道主义救助手续、器官捐献的医保体系等。


黄洁夫为第五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致辞

    回到广东,中山一院是器官移植改革的发源地和先行军。从1972年完成第一例肾移植开始,中山一院一直在该领域创造了很多个“中国第一”,特别是无缺血器官移植,一直为世界所关注。
    黄洁夫透露,为加强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化监管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广州市委市政府近日决定将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迁入广州生物岛,并建立国家卫生健康委人体组织器官移植与医疗大数据中心。该中心将委托中山一院运行和维护。
    另外,今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的承办方——广东省人民医院也表示,将在器官移植方面有更多发力。为让贫困患者不因经济问题错过器官移植手术,今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已将器官移植手术列为医院医疗慈善基金的救治“大病”之一。


    医院院长余学清表示,该慈善基金将为在本院治疗的贫困患者提供医疗援助,支持器官移植等高难度技术的开展。“医院继续支持移植团队和平台建设,随着移植技术的提高、术后康复多学科的协作,以最小有效剂量的抗排斥药物,帮助病人维持良好器官功能,让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
    “公民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黄洁夫表示,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事业,希望以后会有更多志愿者加入。
    为共同推动这项工作,广东多家单位启动相关项目,发动更多公民参与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近日,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与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等发起青年器官捐献志愿者招募;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发起党员带头登记人体器官志愿捐献……
    黄洁夫表示:“我们目前是世界第二位,随着我国移植事业改革工作的推进,相信我国能于2023年向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国迈进。”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arlXuWaDvGhAMUia9pmuA
报道时间:2020-12-25